分析:安利的激进与保守
发布: 2004-05-31 00:00:00 作者: root 来源: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 15:50 IT经理世界 | |
王玮冰/文 安利的这种基于Internet建立的新业务模式格外彰显了技术和传统互为补充完善的作用。 谁也不否认,1999年创建了电子商务网站Quixtar(捷星)是安利公司把握技术机遇的 这个在当年以传销闻名中国的大型日用消费品生产及销售商在2002年11月《福布斯》(Forbes)全美最大500家私人企业排名中,以45亿美元的业绩名列第27位。一手创办Quixtar的美国安达高公司(ALTICOR,安利的母公司)全球副总裁兼CIO Randy S.Bancino 11月初到广州参加安利内部IT年会时表示,安利的IT策略向来是保守与激进并存。 安利从不无视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安利就与CompuServe联手实现了在线业务。90年代末电子商务高潮时,安达高公司与一些著名IT公司结盟创建了电子商务网站—Quixtar,开创了自己在虚拟世界的新业务模式。成立第一年,Quixtar就有了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Quixtar充分考虑安利已有的销售渠道,为推销员继续和更好地开展自己的业务,服务客户提供了新方式。 在Quixtar.com上,安利的独立经销商、会员及客户都可以订购产品,由Quixtar负责直接发送到他们家中。同时,独立经销商们还可以在站点上查看商品存货、订货执行情况和账户信息,利用Quixtar的虚拟办公室在线管理自己的业务,填写简化的订单,为客户快速发送订单。这使他们从前运营一项独立业务所需的大量繁重工作(如记录保管、产品处理、订单和账户跟踪等)都转移到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中。 与许多已夭折的电子商务公司因为依赖高科技而忽视了自身业务坚实基础的情况相反,Quixtar正是通过将不同业务流程链接起来和将运营操作自动化,为独立经销商们节省了更多时间来完成对公司更有价值的工作——与直接客户发展关系,并建立了一种团体意识。安利的这种基于Internet建立的新业务模式格外彰显了技术和传统互为补充完善的作用。 不过,发展飞速、新名词日新月异的IT业界并没让安利公司对IT有过分冲动的做法,安利也有不“入时”的时候,“我们在某些方面比较保守,习惯遵从行业标准,跟着行业发展走。”Bancino承认。直到2002年,安利才开始引用外部标准化的ERP软件,一方面,软件的供应商并非一般人熟悉的著名大型软件公司的产品,而是一个经过慎重权衡选择的中型软件厂商产品;另一方面,之所以在去年才引进的原因是,安利对内部资源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安利公司对外部ERP软件应用状况的观察也已成熟。此前很多年,安利公司的ERP系统都是公司内部开发的应用平台。 即使近年来周围越来越多传统行业的公司,包括一些安利公司公开提及的行业对手出于专注成本的考虑,将IT业务外包,安利公司似乎依然不为所动。Bancino认为,电脑咨讯部是安利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将保证安利持续发展的长久竞争力,所以安利绝不会考虑把IT部门外包。“从其他公司的经验来看,把整个IT外包最多也能节省15%的成本,我们觉得为了保证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我们愿意付出这个成本来保持公司竞争力。”Bancino说。 当然,安利近年也开始积极利用外部优秀的资源,引用一些成熟的标准软件。不过,在一些体现企业经营特色的IT系统上,安利还是坚持内部研发。一方面,业务发展快速,内部开发更易于IT系统的更改变动,保持业务独特性;另一方面,安利内部也在寻求更经济合理的开发方式。 2002年,安利公司大中华区系统开发总监刘伦凯尝试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系统开发小组,成员仅5个人。但是其开发的成果却在今年柏林举行的安利IT会议上得到了高度评价,许多安利在欧洲、拉美、日本的分公司都想请这个小组开发项目。所以安利有意在中国设立一个安利全球软件开发中心,承担安利全球市场的系统开发任务。刘伦凯本人曾经创建了中国台湾省的安利电子商务网站。使安利(台湾)公司成为台湾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去年其电子商务订单销售额占安利(台湾)公司全部销售额的65%,达28亿台币。 “现在许多IT公司出于成本和人才的考虑在印度和中国寻求外包。” Bancino认为安利也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 飞速发展的企业总有不断地需求,已经任职企业CIO一年多的Bancino发现,这个职位目前给自己的最大挑战是,要给IT推进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排一个次序。 当然,这在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欧洲,美国,中国的市场都不一样。“总体来说,有三项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第一个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第二个,电子商务的推进;第三则是,逐步更新各地区的ERP系统。” Bancino肯定地说。 有两个关键因素决定跨国企业IT战略的成功。首先,必须创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标准,以便支持公司运作。其次,适应各地区不同市场环境采取独特的个性化IT运营模式。2002/03财年数据显示 :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1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5%,占全球的20%。近年来安利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已使中国跃升为安利在全球最大的市场。Bancino此次来中国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在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配合实施IT战略。 安利中国目前下属一个大型生产基地、一个大型物流中心与110多家店铺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现在安利的IT系统作为企业的数字神经中枢,覆盖从生产、物流到销售等企业各个层面,从而支撑起了一家年销售超过80亿人民币的企业。由于从1998年开始,安利适应中国政策的要求,从无店铺直销转型为“店铺经营加雇佣推销员”,这与安利美国及其他国家(地区)80多个安利分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利。所以,安利在国内的IT战略只能因地制宜。 带领安利中国IT从零起步的安利大中华电脑资讯总监杨海鹏今年比较关注实施第三代的安利销售系统,这个系统要支持全国多达110多家店铺(仍在增加中)的日常营运;实现各店铺销售数据的实时查询,与总部其他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各个店铺之间数据的共享等。 “提供准确及时的销售信息给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广大顾客、如何拉近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等是本项目着重的因素及成效。”在杨海鹏看来,安利对项目成功实施帮助企业节省多少成本或增加多少产出都不是本项目回报的主要考虑。 安利中国近年来在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杨海鹏说,“踏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安利未来快速发展的基础,这是安利中国目前最看重的也是与其它企业的不同之处”。目前为止,安利在中国的IT投资已经超过1亿人民币。仅在2003年,安利中国在基础建设的投资项目,包括网络建设、硬件升级就投资了4400万人民币,而一个全新的全国数据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并将在2004年正式使用。 打好基础的做法一方面出于长远业务发展考虑;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不成熟的资金流和物流状况所决定,安利在大陆目前还不能实施在国外成熟电子商务模式,目前的积累是一个从行业特色考虑的积极的适应举动。当然,一些电子商务适应性的尝试早已在安利中国开始启动。2000年,安利中国就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通适应国情的电子商务系统——复合电子商务。独立经销商和客户们不管是用电脑、电话还是手机无线上网,都可以很方便地订购产品。鉴于国内手机短消息市场的普及,安利中国最常利用的电子沟通方式就是短消息,“我们平均每个月要发送100万条左右。”刘伦凯说。目前安利中国网站上的电子订单销售额还不到全部销售额的1%。但是,安利对不远的未来则期待达到占整个销售额的20%~30%。 |